嘉宾介绍:纪宣是一位作家,写过很多书,也经常在中国在北美开课教书。她也是跨文化教育方面的专家,特别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一方面有特别的研究,现在正在攻读这方面的博士学位。另外,纪宣在夫妻亲子关系方面的专家,这段时间她会在节目中和我们谈论一些与孩子的情绪有关方面的话题,也就是儿童情绪的解读的话题。 做父母的常常为孩子的事操心,特别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不懂用言语表达他的内心情绪和感受。特别是头一年的孩子,基本只会哭,这些对大人来讲真的很困难,因为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他想要什么。但神很奇妙,其实从孩子他这一年当中,他的表达方式,大人就可以揣测出来。 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他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是透过什么来表现呢?就是透过他的情绪的表达,他的脸部的表情,他身体的肢体的语言的动作,都在反应出他的感受。所以,如果父母亲能够从情绪、从他的动作去了解认识孩子的需要,就很容易了解到底孩子他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当然,这只是开始的前面的阶段,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她们有一些智慧,生活当中有一些经验,但是仍然是神造她们的时候,是把一些情绪的反应当成她们表达的工具,特别是在幼年孩童时。 有一个研究表明,念初中的孩子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学习仍然是以情绪来主导的。如果他今天心情好,学习效果就很好、很高。如果这个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很好,他就很主动来学习。 这是很奇妙的事情,所以对情绪的了解,特别是如果父母亲能够掌握,孩子今天怎么一句话不讲,平常开开心心的,今天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他的这种表现是在告诉你一件事情。所以,每一个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情绪后面都有一些事情。 如果说我们懂得去看情绪,是一个跟我们整个人思想、跟我们的生活动态是一起的,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比较容易处理情绪。不要把情绪当成最好,不要觉得我的孩子天天乖乖的是最好的,觉得不吵不闹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最理想的孩子、最标准的孩子,我们往往有这种不实际的这种期望,觉得说最好孩子都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最好都是积极的乐观的,整天面带微笑,其实连我们大人自己都不可能这样的。 要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的情绪反应到底是因为什么因素造成的。 到底情绪是怎么回事,这个要要所孩子的年龄层分三个阶段。 一个是从孩子的幼年时期,他的情绪怎么样来解读。然后有一天我们会从孩子的孩童时期,也就是在念小学的那个年龄层,差不多6到12岁,这个年龄层孩子的情绪怎么样来解读。最后也是很多的父母亲最关心的青少年期的孩子,那个时期的孩子令人很头痛,我们也用一集的时间来稍微做点解释。 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家庭观念让我们对情绪已经有一种很固定的处理方式或看情绪的态度。我们今天从神怎么造我们,从我们的生理上面来讲情绪的运作,他的过程是怎么样,让我们有一些大致上的了解,再进入到亲子关系,按孩子的年龄再来比较,按年龄层来谈。 我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我们的父母亲讲,这件事情我知道你就看我的,你就听我的。所以,我们很多情绪的处理方法是看我们的长辈、我们旁边的人怎么处理我们就怎么处理,而我们对自己从内心在发出来的一种直觉的感受,我们往往反而不是很信任。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父母亲会告诉你,这件事情爸爸妈妈知道应当怎么处理,你就相信我,听我的话。 父母和我们周围的人常常这样教导我们:男孩子碰到一些困难,你不要哭,你忍耐,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子要大家闺秀,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所以,常常在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的时候,父母亲或周围的人,甚至你的亲戚,任何长辈好像都有权利来告诉你该怎么做,该怎么反应。所以我们比较习惯压抑,从比较负面的表达来说中国人对情绪上比较压抑。 从比较正面的情况来看,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人生的体会上面我们有太多的资源,以至于我们觉得我有什么问题爸爸妈妈一定知道,或一定有哪一些长辈知道,或者哪一些同伴他们了解我,我问一问大概可以解答我心里的一些问题。这样讲起来也是没有错,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我们的情绪负责,我们今天的情绪是怎么的状态我们需要了解。怎么样对孩子的情绪有正确的解读,必须要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平常是怎么来处理我们的情绪。特别是我们成长的背景,在家庭当中父母亲跟我们的关系是怎样的,那样比较容易帮助我们去了解孩子的情绪。 我们成年人应该如何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能想先了解我们的情绪世界,那么我们才更晓得如何去帮助孩子们健康妥善处理他们的情绪。 任何的人际关系一定都是双方的,所以我们跟孩子要有一个好的关系,我们不单要了解孩子,我们也是从孩子成长到如今,有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他的复杂的层面,还有我们个人的特色,这些都是需要交融在一起再去了解,我们才能够按着我们孩子的特质给他适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