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基督化家庭与中国传统家庭 因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往往发生许多矛盾,基督徒也要面对这些难题。 一.认识中国传统家庭 根据金耀基博士的《从传统到现代》,对中国传统家庭可有以下理解: (一)家与社会 传统家庭与传统社会是不能分开的。有人说:"假如一个社会的行为方式代代相传,很少改变,那麽这就是一个传统社会。"他又说:"故简言之,一个传统性的社会是:'习俗支配',层阶性,身分取向性及非生产性的。" (注: "身分取向",家是建立在以血缘为基底的"身分取向"的团体,而社会则是超血缘为基底的"契约取向"的团体。由於家是建立在特定的身分上的,故形成了中国社会的"身分取向""特殊取向"和"关系取向"的性格。) 在传统中国,家不只是一个生殖单元,并且还是社会、经济、教育、政治,乃至宗教、娱乐的单元。中国人所指的 "家",不止指居住在同一个屋顶下的成员而言,它还可横的扩及到家族、宗族,而至氏族;纵的上通祖先,下及子孙,故中国的家是一展延的、多面的、巨型的家。 中国传统社会由於家的过分发达,以致一方面没能产生如西方的个人主义,压制了个体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能开出会社的组织型态。 传统家庭的问题:在单一的、农业的、交通不发达,全国还停留在散落的 "小社会"中的形态时,家是颇能担负起一般的社会功能的但等到进入复杂的、工业的、生产的倚赖关系扩大之后的社会中,则一种以形式的,非人际间的方式从事活动的"次级团体"──会社,就非逼出来不可了。 (二)家与伦常 崇古尊老: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尧舜之治被视为黄金时代的理想模型。自孔子以来,后人唯以远古为借镜,政治上的禅让,经济上的井田,皆成为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境界。所以我国人的价值系统是强烈的趋向"过去"。由於崇古思想则尊老就很自然了。当然尊老思想与中国的农业社会有着最深的关系。在农业社会中,老人常是青年的领航,他们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智慧宝库,因此权威常在老人手中,所以中国成为老人取向的社会。 孝: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而 "孝"是使家族扣紧在一起的德行。家在我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生活的宇宙,脱离家便是游子。不孝的子女在脱离家园以后,则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问题:现代是资讯发达的时代,生活的环境已从家转向社会,拥有最新知识的便成为领航权威,因此老人的传统权威便自然没落。现代家庭依赖老人的部分越来越少,不但崇古尊老的传统受到挑战,连长者的自尊都受到威胁和打击。这样,直接的影响孝的观念。感叹年轻媳妇和儿女的不孝冤声怨气越来越普遍,基督徒要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与家庭的变迁呢? 二.基督徒家庭的对应 1. 承认并接纳社会文化随时代改变是自然的现象。 2. 在大家族转型为小家庭,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中,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尊老与孝的思想。如过年过节一定回乡拜年请安,父母长者的生日或离世者的纪念日(周年)一定表达心意。身为长者的也应多多体谅晚辈,毕竟现在不同於文革的年代,更不要以祖父母年代的标准来要求晚辈。能体谅就是宽容豁达,这就是智慧与爱心。 3. 教会传道人的一个参考:教会聚会或施洗近况,最好与会友家长保持交流。这不但是为传道,而是表达我们尊重年轻信徒的家长。如此长久下来,不信的家长也会了解教会的真正用意,会体谅、甚至会欣赏传道人的作法。 问题讨论 1. 要接受洗礼的年轻信徒家长若不是基督徒,是否要得到家长的同意才施洗? 2. 若长辈的生活方式与你的矛盾是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你要以谁的标准来相处?